●金沙js6038校长 李路明

李路明讲话 杨艳宾 摄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90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学相聚清华,开启新的学习研究生涯。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园发表题为《君子》的演讲,引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青年学子要明耻图强,“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担负起历史重任。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的校训,也成为清华人常学常新的人生必修课。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就是像天体运行般刚健不息,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状态。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大家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汲取养分,在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中锚定方向,到交融互鉴的国际舞台上开拓进取,激扬自信自强的青春力量。
自强是源自文化血脉里百折不挠、刚健有为的选择。中华民族以自强为独特的精神标识。面对滔天洪灾,先祖流传的故事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展现的是不屈、是抗争;面对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先人留下的传说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是顽强、是坚韧。正是凭借这种自强精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饱经苦难却屹立不倒,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清华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天然传承着自强的基因,激扬着奋进的精神力量。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清华人都“困而不失其所亨”,不屈不挠、奋斗不止。我校1925届校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留学期间在实验室意外被病毒感染,导致半身瘫痪。医生要求他立即回国休养,但他忍受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博士学业。学成归国后,他逐渐全身瘫痪但依然笔耕不辍,在半个多世纪里写出了《菌儿自传》等数百万字的高水平科普作品,为我国科普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百余年来,一代代清华人行胜于言、行健不息,像“生命力很强的种子”扎根天南地北,敢于“从废墟中创造奇迹”,“奋斗到底,决不放弃”,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史册中写下了隽永篇章。同学们,自强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鲜明品格,也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希望你们坚忍不拔、矢志不渝,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永不懈怠,在奋进中磨砺意志、淬炼成长。
自强是回答时代课题时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担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变量和事关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清华人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服务国家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我校计算机系吴建平教授是中国互联网的“拓荒者”之一,他从1994年起就投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研发工作。他们团队拒绝“靠、等、买”,自力更生、自主建网,毫不犹豫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但又领先的技术路线”。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们设计建成了我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进而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让中国的互联网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今天,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和拓展生产生活场景。清华就在推动变革的最前沿。在清华,你可以看到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离子量子模拟计算不断演进,这将为后摩尔时代突破算力瓶颈提供新的方案;你可以看到大规模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最新进展,这将为节能环保地生产乙酸等大宗化学品奠定基础;你可以看到调控器官再生能力的“分子开关”被一点点揭开面纱,这将为哺乳动物受损器官的重建提供可能;你还可以看到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雪如意”、火炬台“大雪花”的设计原型,领略艺术和科学巧妙融合的无限魅力;你更可以看到战国典籍“清华简”中蕴藏的文化密码,体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同学们,创新是自强精神在新时代的最好展现。希望你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不断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勇闯科研“无人区”,以清华人的自强不息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自强是身处百年变局中开放合作、胸怀天下的追求。如今,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已经是各个领域的普遍现象,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我们,要肩负起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跳出自我、放眼全球。面对日益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清华倡议发起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牵头培育“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多边合作项目,携手全世界22个国家的50多家单位,构建能源系统转型的新理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步伐。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望者,大学不仅要在理论与技术前沿发挥引领作用,更要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善创、善用、善治。面对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伴而生的伦理、安全等问题,清华成立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联合全球的专家学者倡导合理地、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呼吁各国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管控极端风险,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同学们,交流互鉴方可和合会通,同舟共济才能行稳致远。希望你们涵养天下一家的胸襟,开放包容、厚德笃行,追寻和谐共融的光明愿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学们,历史的接力棒即将交到你们手中。你们要弘扬自强精神,练就过硬本领,书写创新之歌,做堪当时代重任的清华人,在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懈奋斗中谱写青春华章!
(清华新闻网8月29日电)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